庐陵文化的内涵和宏扬 周銮书 最近,中共吉安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决定,大力宏扬庐陵文化,这一英明决策,令人振奋。它不仅是对古代先贤的尊崇敬仰,也是对我等今人的启迪鼓舞,还将是对未来后生的鞭策激励,也必将对市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为观光旅游事业带来新的契机。兴奋之余,就庐陵文化的内涵和宏扬,说点看法,向同志们请教。 吉安在汉代名庐陵,隋代称吉州,元代改为吉安。西汉时,新干、峡江为新干县,安福为安成、安平县,后来均逐渐归属于吉安。全区土地(含莲花)2 5 0 0 0 余平方公里,人口4 0 0 余万。面积、人口较九江、抚州为多。在 3 0 0 0 年前,即有发达的青铜文化。1 9 8 9年在新干大洋洲发现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震惊中外,为中国古代的历史增添新的篇章。在此之前,不为世人所知。一个地方获得显赫的名声,或得之于人,或得之于文,或得之于物,或得之于事。历史上“庐陵”二字为人们所知晓,首先得之于 1 5 0 0 年前载于《南史》的南齐时庐陵人匡昕,他是一位隐士,又是一位孝子,母亲“病卒经日”,他从山中奔回,抚尸号啕痛哭,母竟哭苏,民间广为传颂。1 0 0 0 年前五代南唐时,吉州人宋齐丘任宰相,重文经武,发展农桑,政绩显著,使南唐富庶强盛,经济文化高于各国,后因功高震主,不幸被害。尤其是 9 0 0 年前的欧阳修,为庐陵带来了好名声。欧 是否发达,人才是否众多,声望是否显著的重要标志。据光绪版《江西通志》记载,唐代江西进士 6 5 人,吉安各县县志记载,吉安县进士4 人,吉水县3 人,泰和县1 人,宁冈县1 人,共9 人,占全省进士的1 3 ,8 4 %,吉属其他各县未记载唐代进士。唐代看重进士科,名额极少,一科仅取数名,最少的一科仅取一名,最多三四十名,白居易那一科,只1 7 名,柳公权那一科1 9 名,宜春人卢肇中状元那一科2 2 名。唐代进士,极为难得。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大开,江西进士飚升,多达5 4 4 2 人,吉州进士1 0 3 2 人,将近占全省的1 9%。明代江西进士3 1 4 8 人,吉安9 9 4 人,约占3 1 ,9 %。清代江西进士1 7 8 7 人,吉安2 0 5 人,占1 1 ,5 %。宋、明、清三代的吉安进士尚未含峡江、新干二县之数。总计自唐至清,全国进士9 8 6 8 9 人,江西全省进士1 0 5 6 0 人,占1 0 ,7 %,吉安进士2 7 4 9 人,占全国进士的2 ,8 6 %,占全省进士的2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