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第一章中基本概念的理解。 声波:声源振动引起弹性媒质的压力变化,并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 声源:振动的固体、液体、气体。 声压:空气质点由于声波作用而产生振动时所引起的大气压力起伏。(空气压强的变化量,10-5~10 Pa量级) 特性:波长、频率 f、声速 c 声源:通常把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 原理:声源在空气中振动,使邻近的空气振动并以波动的方式向四周传播开来,传入人耳,引起耳膜振动,通过听觉神经产生声音的感觉。 振动的产生: 这里只介绍最简单的振动——简谐振动。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称为振幅,记作A,单位米(m)或者厘米(cm); 完成一次振动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周期,记作T, [单位秒(s)]。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记作f,[单位赫兹(Hz)]。它们之间的关系 f = 1/T 。 如果系统不受其它外力,没有能量损耗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其振动频率叫做该系统的“固有频率”记作f0 。 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称为横波。如果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平行,则称为纵波。在空气中传播声波就属纵波。 声波的传播是能量的传递,而非质点的转移。空气质点总是在其平衡点附近来回振动 而不传向远处。 声速与媒质的弹性、密度和温度有关 空气中的声速:理想气体中 空气中声速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在建筑环境领域中变化范围很小,近似:340 m/s 固液体中的声速 钢 5000 m/s 松木 3320 m/s 水 1450 m/s 软木 500 m/s 波阵面:声波从声源发出,在同一介质中按一定方向传播,在某一时刻,波动所到达的各点的包迹面称为波阵面。波阵面为平面的称为平面波,波阵面为球面的称为球面波。 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能感受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20000Hz之间。低于20Hz声波成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都不会形成听觉。 声 线:声线是假想的垂直于波阵面的直线,主要用于几何声学中对声传播的跟踪。声波的传播方向可用声线来表示。 点声源:波阵面为球面,声音强度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当声源的尺寸较距离小fc很多时,可认为点声源。 线声源:波阵面为柱面,声音强度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如很长的火车。 面声源:波阵面为平面,声音强度不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海啸属面声源。 声功率:是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