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1 一、导语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我们接触过其许多山水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山居秋暝》《过香积寺》 《鸟鸣涧》《鹿柴》,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出了诗人追求人生宁静,闲适的境界。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是否也有同样的人生境界?二、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感知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正音。3、思考讨论:⑴根据段意,完成下面的填空题,概括各段的内容:第一段:故山殊可过,而今。第二段:故山冬夜,静默独坐,多思。第三段:故山春景,只想。提示:第一段:故山殊可过,而今我独过。第二段:故山冬夜,清丽淡远,宁静和谐,静默独坐,多思与你同游,携手赋诗。第三段:故山春景斑斓夺目,生机勃勃,只想 邀你同游 。(2)文中有一个词浓缩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文眼 ”,请你找出这个词,并说说它包含了哪些内容?提示: “深趣 ”是文眼。它包括王维笔下的终南美景,主要是冬夜清丽淡远、宁静和谐的氛围和春天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景象,还有朋友相邀的一片诚心。三、品读课文,体会“深趣 ”,理解创作风格。1、赏析美景,理解“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风格。⑴学生朗读第二段,教师强调“玄”“曩昔 ”“步”等词语的意思。⑵朗读课文第37 页“资料信息 ”栏目中引用的喻良能的诗,要求学生学习那种以诗解文的读书方法,把第二段中描写冬夜景色的文字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比读,欣赏声色相宜、 清丽淡远迷人夜色,同时解决第二段中的难句,顺带讲解以动称静写作的手法。( “比涉玄灞 ⋯⋯ 复与疏钟相间。”天上的明月,清光朗朗。月光下,轻风吹过,辋水柔波潋滟。远望,一抹远山的暗影,村河边点点渔火。寂静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并疏疏落落的寺庙钟声,时断时续的舂米声,隐隐约约而又清晰可辨。蓝田山的冬夜图, 有静有动, 有声有色, 如一幅水墨国画, 着墨淡雅, 用笔清疏, 写意传神,基调寂静而清幽,是实景的真实描绘。) ⑶指名朗读第三段描绘春景的文字,要求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春天生机的字眼。师生品析“蔓”“轻”“矫”等字的表达作用,体会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美妙春光。( “当待春中 ⋯⋯ 麦陇朝雊。 ”春天的蓝田山,风景绝佳。树木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