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三节茶叶的分类 一.学习要求 1.1 学习目的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了解茶叶的分类,掌握各类茶叶的品质特点。 1.2 重点 各类茶叶的品质特点。 1.3 难点 各类茶叶的辨别。 1.4 知识点 茶叶的品质特点。 二、学习内容 2.1 制茶历史及茶类演变 中国的产茶历史已有数千年,其间茶的制作方法,饮用方式都经过了千变万化,进展至今,人们所享用的几百种茶叶,是历代茶人成就的结晶。 人类利用茶,最早是从咀嚼茶树鲜叶开始的,接着进展为生煮羹饮。晋代郭璞(公元 276-324 年)《尔雅》中记载“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但已不是直接煮鲜叶,而是将茶叶先做成饼状,干燥后。饮用时,碾成末来冲泡,当作羹饮。茶饼的制作,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到唐代时,茶饼制作方法已很完善,陆羽《茶经·三之造》中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将蒸青茶饼的制作过程生动地描述了出来。 唐代至宋代,由于贡茶兴起,刺激了制茶技术的加快进展,此时,最著名的茶,就是“龙团凤饼”。即将鲜叶采下,经蒸青后,冲洗、去汁,再放入瓦盆内研细,倒入龙凤模子中成形,烘干。据记载,龙凤茶始于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984 年),是为了造贡茶而发明的,以区别于平民。此后,又出现一种小龙团,欧阳修《归田录》中载“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自小团茶出,龙凤茶遂为次。” 唐宋时代虽以团茶、饼茶为主,但其它茶类也已出现,陆羽《茶经 ·六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饮》中记“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粗茶即团茶。大概因为是为民间饮用,所以不像作为贡茶的龙团凤饼那么著名。 到了明代,茶人们渐渐认识到,团茶、饼茶的制造耗费工时,而水浸、榨汁的工序又 使茶的香味大损。于是,着手改制叶茶。真正促使叶茶取代饼茶,开创了茶叶历史新纪元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于公元 1391 年 9 月下了一道诏令“庚子诏……罢造龙团,唯采芽以进……”由于这道朝廷诏令,散叶茶的时代开始了。 以往不论叶茶、饼茶,均是采纳蒸青的方法,明代散茶占主要地位后,使原来处于萌芽的炒青技术迅速进展起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技法。 明代张源著的《茶录》中记述造茶“新采,拣去老叶及枝梗、碎屑。锅广二尺四寸,将茶一斤半焙之,俟锅极熟,始下茶急炒。火不可缓,待熟方退火,彻入筛中,轻团那数遍,复下锅中,渐渐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