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药品的贮存与管理制度文件编号制定 /修订日期2012.4.30 颁行日期2012.4.30 发放部门药剂科所有部门第 1页, 共 9 页1 药品的贮存与管理制度一、 原则1. 掌握药品在储存期间的变化规律。2. 积极创造适宜的储存条件。3. 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药品质量,保证服务对象用药安全。4. 降低药品损耗,最大限度地实现药品使用价值。二、 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1. 日光紫外线对药品变化起催化作用。因此,对光敏感的药品应储存于棕色玻璃瓶或用黑色纸包裹放在凉暗处。2. 空气1)氧气:可以氧化还原性药品,使之效价降低、分解、变色、变质,甚至产生毒性。如:含酚羟基的药物(如肾上腺素、吗啡、水杨酸钠、去甲肾上腺素) ,含烯醇基的药物(如VitC 、鱼肝油),芳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噻嗪类(如氯丙嗪、 异丙嗪),含碳碳双键的药物(如VitA 、VitD )。2)二氧化碳:可被药品吸收,产生碳酸化,使药品变质。如氨茶碱:在二氧化碳作用下转变为茶碱,pH改变。3. 温度温度升高,可加快药品挥发、变质。如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当温度升高时,容易失效。文件名称药品的贮存与管理制度文件编号制定 /修订日期2012.4.30 颁行日期2012.4.30 发放部门药剂科所有部门第 2页, 共 9 页2 4. 湿度1)湿度升高时,药品容易潮解、变质、霉烂、变形。吸水性液体,如:甘油吸水后,浓度降低,影响药效。阿司匹林吸潮后分解为乙酸和水杨酸,增加胃肠道刺激。胃蛋白酶、胰酶吸湿后导致结块、发霉。2)湿度降低时, 会引起风化 (含结晶水的药物失水) ,导致药品产生不透明结晶、粉末。风化后的药品,化学性质一般不变,但使用时剂量难以掌握,特别是剧毒药品,如:硫酸阿托品、硫酸镁、明矾等,容易造成中毒事故。5. 生物与昆虫微生物指细菌、 霉菌、酵母菌。它们易进入包装不严的药品生长、繁殖,导致药品腐败、 发霉、发酵、变质,尤其是含有营养物质: 糖、淀粉、蛋白质的制剂,如糖浆。6. 时间一些有效期的药品即使储存条件适宜,久存效价也会降低,如:抗生素、生物制品、乳剂、水剂等。三、 药品储存环境的要求1. 温度、湿度的要求1)常温: 0-30℃,常用于片剂、水溶液剂、软膏、栓剂的储存。2)冷藏: 2-10℃,常用于生物制品、酶制剂、抗生素的储存。3)阴凉: 20℃以下,常用于胶囊、糖浆、水针、糖衣片的储存。文件名称药品的贮存与管理制度文件编号制定 /修订日期2012.4.30 颁行日期2012.4.30 发放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