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史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以下是本店分享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谈及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被看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冯友兰认为在中国每一个读书人都会关怀哲学。从前在中国,一个人假如接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如我们熟知的那般,古时孩子刚学认字,通常所用的课本便是三字经,每三个字为一组,每六个字成一句,偶句押韵,朗读时容易上口,也便于记忆。三字经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而从古至今,儿童开蒙之时读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是新儒家哲学中最重要的四书,假如根据我们当今所熟悉的宋明理学的顺序,即朱熹的排序,分别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并给出一种宏观至微观的阅读顺序,先定基调后细细揣摩: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于一体的巨作,其中截取了儒家当中的思孟学派(子思和孟子),宋朝的二程,即明道先生伊川先生(程颢和程颐),最终将其发扬光大,既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也改变了中国后期科举考试制度,因此成为必读书目。这四书也是宋以后道学(在西方被称为新儒学)认为最重要的文献。 冯友兰先生认为西方人眼里,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家思想,儒家俨然成为一种宗教,而冯先生对比了西方哲学的根基,也就是古希腊的中轴三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儒家思想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更像宗教。而且四书也并未谈论到创世纪,也没有天堂和地狱。冯友兰先生似乎想在四书中把哲学从宗教中剥离出。四书一直谈论的是我们人世之间发生的事,既未谈到过去,也未谈到未来,也不会谈到死后究竟是上天堂还是入地狱。天堂和地狱在神学角度也是一种终极关怀,对于生死,人到底从哪里来人要到哪里去人的意义价值何在中世纪基督教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类作为上帝的对立面,是上帝所有的特点的不完美在世间的展现而得以存在,来确定了人的意义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价值。 当然,哲学和宗教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不同的人对哲学和宗教的理解可能全然不同。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目中所想的可能很不同。就我来说,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