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要概念 1.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2.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3.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 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 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4.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年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5.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6.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7.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也称案例研究。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8.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9.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10. 表现: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11. 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2. 期待经验的突触: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极小空隙。它只允许神经冲动由轴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以两种方式生成:一是在生命早期,由基因决定的突触超量生成,但在后天环境作用下,选择性地消失。这样生成的突触被称为期待神经的突触。二是在后天环境作用下新的突触增生,这样增生的突触被称为依赖经验的突触。后者增生不受年龄限制,可以延续终生。 13. 依赖经验的突触:详见“期待经验的突触”。 14.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人类认知活动,如注意、知觉、记忆、言语、推理等的大脑机制的新兴学科 15. 陈述性记忆:个人能够有意识回忆(或提取)的知识的记忆。 16. 程序性记忆:不能有意识提取但能指导个人做事的过程和操作步骤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