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章 1.1.1 可 以 用 f(x ,y )来 表 示 : ( ABD) A、一 幅 2-D 数字图像 B、一 个在 3-D 空间中的客观景物的投影; C 2-D 空间 XY 中的一 个坐标的点的位置; D、在坐标点( X,Y) 的某种性质 F 的数值。 提示 : 注意 3 个符号各自的意义 1.1.2、一 幅数字图像是: (B) A、 一 个观测系统; B、一 个有许多像素排列而成的实体; C、一 个 2-D 数组中的元素 D、一 个 3-D 空间的场景。 提示 : 考虑图像和数字图像的定义 1.2.2、已知如图 1.2.2 中的 2 个像素 P 和 Q,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A、2 个像素 P 和 Q 直接的 De 距离比他们之间的 D4 距离和 D8 距离都短: B、2 个像素 p 和 q 之间的 D4 距离为 5; C、2 个像素 p 和 q 之间的 D8 距离为 5; D、2 个像素 p 和 q 之间的 De 距离为 5。 1.4.2、半调输出技术可 以 : (B) A、改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B、改善图像的幅度分辨率; C、利用 抖动技术实现; D、消除虚假轮廓现象。 提示 : 半调输出技术牺牲空间分辨率以 提高幅度分辨率 1.4.3、抖动技术可 以 (D) A、改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B、改善图像的幅度分辨率; C、利用 半输出技术实现; D、消除虚假轮廓现象。 提示 : 抖动技术通过加入随即噪声,增加了图像的幅度输出值的个数 1.5.1、一 幅 256*256 的图像,若灰度级数为 16,则存储它所需的比特数是: (A) A、256K B、512K C、1M C、2M 提示 : 表 达图像所需的比特数是图像的长乘宽再乘灰度级数对应的比特数。 1.5.2、图像中虚假轮廓的出现就其本质而言是由于: (A)(平滑区域内灰度应缓慢变化,但当图像的灰度级数不够多时会产生阶跃) A、图像的灰度级数不够多造成的; B、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够高造成; C、图像的灰度级数过多造成的 D、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过高造成。 提示 : 图像中的虚假轮廓最易在平滑区域内产生。 1.5.3、数字图像木刻画效果的出现是由于下列原因所产生的: ( A) A、图像的幅度分辨率过小; B、图像的幅度分辨率过大; C、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过小; D、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过大; 提 示 : 图 像 中 的 木 刻 效 果 指 图 像 中 的 灰 度 级 数 很 少 1.5.4、当改变图 像 的 空间分辨率时,受影响最大的 是图 像 中 的 : (A) A、纹理区域(有许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