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总论主讲:郑强霞甘肃医学院副教授第一节经络的发现第二节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三节经络的根本、根结、气街、四海第四节经络的作用和经络的临床用第一章经络总论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布及作用特点2掌握经络的定义、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3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特点、作用及意义。33目的要求一、经络总论1、经络的含义: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沟通表里,运行气血的通路。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二经络系统的组成1十二经脉:⑴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⑵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⑶特点: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线,其特点是:①分布规律:阳明经在前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少阳经在中头面躯干太阳经在后太阴经在前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厥阴经在中躯干少阴经在后②循行走向特点(流注):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③内属-定的脏腑: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十二经脉流注次序2奇经八脉⑴含义:“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⑵特点: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②不直属脏腑③无表里关系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⑶作用:①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间,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②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3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及脾之大络的总称。4十二经别:十二经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深入体腔的支脉。5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正如《素问·痿论》所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经筋为病,多为转筋、筋痛、痹证等,针灸治疗多局部取穴而泻之。3、经络的生理功能⑴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⑵运行气血,濡养全身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4、经络的病理反应⑴反应病候:内脏有病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⑵传注病邪:正虚邪盛时,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①经脉病变可以传入内脏②内脏病变可累及经络③脏腑之间病变通过经络相互影响5、经络的临床应用⑴诊断方面⑵治疗方面①循经取穴治疗疾病②病在经络、内脏者取皮部③经脉郁滞者取之络④病在经筋者取阿是穴第二章腧穴总论掌握腧穴的定义、分类、腧穴的定位方法。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了解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了解腧穴的发展概况、现代研究概况。目的要求奇穴阿是穴经穴腧穴的分类定经定位定名主治作用经穴有归经分布在十四经中有固定位置有专用穴名①局部作用②循经治本经本脏腑器官病奇穴无归经有固定位置有专用穴名①主要对某病有特效②局部作用阿是穴无归经无固定位置无专用穴名治局部病变三类腧穴的特点: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腧穴的治疗作用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简便取穴法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1>固定标志法:背部的标志: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2>活动标志法:⑶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①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②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③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3寸。又称“一夫法”。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第三节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名称。五输穴五输穴原穴原穴络穴络穴郄穴郄穴背俞穴背俞穴募穴募穴下合穴下合穴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