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2 映射、定位和复用 在将低速支路信号复用成STM-N信号时,要经过3个步骤:映射、定位、复用。 映射是一种在SDH网络边界处(例如SDH/PDH边界处),将支路信号适配进虚容器的过程。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网络应用情况,有异步、比特同步、字节同步三种映射方法与浮动VC和锁定TU两种模式。 异步映射:对映射信号的结构无任何限制,信号有无帧结构均可,也无需与网络同步(例如PDH信号与SDH网不完全同步),利用码速调整将信号适配进VC的映射方法。 比特同步映射:对支路信号的结构无任何限制,但要求低速支路信号与网同步(例如E1信号保证8000帧/秒),无需通过码速调整,即可将低速支路信号打包成相应的VC的映射方法。(原则上说,此种映射方法可从高速信号中直接分/插出低速信号) 字节同步映射:要求映射信号具有字节为单位的块状帧结构,并与网同步,无需任何速率调整,即可将信息字节装入VC内规定位置的映射方式。(此种映射方式可以直接从STM-N信号上/下64Kbit/s或N X 64Kbit/s的低速支路信号) 浮动VC模式:指VC净负荷在TU内的位置不固定,由TU-PTR指示VC起点的一种工作方式。它采用了TU-PTR和AU-PTR两层指针来容纳VC净负荷与STM-N帧的频差和相差,引入的信号时延最小(约10μ s)。前面的三种映射方法都能采用浮动VC模式工作 锁定TU模式:是一种信息净负荷与网同步并处于TU帧内的固定位置,因而无需TU-PTR来定位的工作模式。PDH基群只有比特同步和字节同步两种映射方法才能采用锁定模式 定位是指通过指针调整,使指针的值时刻指向低阶VC帧的起点在TU净负荷中或高阶VC帧的起点在AU净负荷中的具体位置,使收端能据此正确地分离相应的VC。 复用的概念比较简单,复用是一种使多个低阶通道层的信号适配进高阶通道层(例如TU12(X 3) →TUG2(X 7) → TUG3(X 3) →VC4)或把多个高阶通道层信号适配进复用层的 3 过程(例如AU-4(X 1) →AUG(X N) →STM-N)。 各种复用单元 1、标准容器(C) 一种用来装载各种速率的业务信号的信息结构,主要完成适配功能(速率调整),以便让准同步数字体系信号能够进入有限数目的标准容器。ITU-T 建议 G.707 已经规定了 5 种标准容器:C-11、C-12、C-2、C-3、C-4,分别对应 1.544Mbit/s、2.048 Mbit/s、6.312 Mbit/s 、34.368 Mbit/s(或 44.736 Mbit/s)和 139.264 Mbit/s。 2、虚容器(VC) 虚容器是用来支持 SDH 的通道层连接的信息结构(其中 VC-11、VC-12、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