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1、“景观”的三种理解 A、视觉美学:无明确空间界限,突出综合直观的视觉感受; B、地理学:景观是由气候、水文、土壤、地貌、生物等各种成分的综合体; C、生态学:景观是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处于生态系统之上。 2、景观的定义: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3、景观的特征 A、景观是异质性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结构上) B、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功能上) C、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生物空间实体。(尺度上) D、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具经济、生态、文化价值。(景观形成上) 4、景观要素:是指组成景观的最基本、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称之为景观要素,也称景观单元。可以分为 3 种:斑块、廊道、基质。 第二章 斑块 5、斑块概念:指在外观上或性质上与周围地区有所不同,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 6、斑块的类型:Forman 根据斑块的起源或形成机制将斑块分为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入斑块 4 类。 7、大斑块小斑块的意义:景观要素的斑块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景观动态发展史,同时对景观结构与功能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对景观动态及其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的生态学意义。 8、斑块内部面积与边缘面积之比可称为内/缘值,即 D=A 内/A 缘 。 9、大斑块的生态学价值: (1)有利于生境敏感物种的生存; (2)为大型脊椎动物提供核心生境和躲避所; (3)为景观中其它组成部分提供种源; (4)能维持更近乎自然的生态干扰体系; (5)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对物种绝灭过程有缓冲作用。 10、小斑块的生态学价值: (1)作为物种传播的生境以及物种局部绝灭后重新定居的生境和“踏脚石”,从而增加了景观的连接度; (2)为许多边缘种、小型生物类群以及一些稀有种提供生境。 11、正方形指数:表达式为 其值最小为 1,接近 1,表示斑块的形状接近正方形,形状规则,但受人为活动干扰大;数值越大,形状越复杂,但受人为活动干扰小。 12、斑块形状与生态功能 L(边界长度)/A(斑块面积)小,表示边缘面积小,核心区面积大,可减少外界干扰,有利于内部种的生存,但不利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L/A 大,表示边缘面积大,核心区面积小,易受外界干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