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落枕落枕是指出现以急性颈项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又称“失枕”。本病多见于青中年。轻者2~3天可自愈,重者疼痛严重并向头部及上肢部放射,迁延数周不愈。此病推拿疗效确切、迅速。若频繁出现落枕,常系颈椎病的前期症状。本病属中医学“项筋急”范畴·一、解剖生理颈部肌群组成: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颈阔肌、头夹肌、半棘肌、斜角肌等·二、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由素体亏虚,气血不足,运行不畅,舒缩活动失调,或夜寐肩部外露,颈肩复受风寒侵袭,致使气血凝滞,肌筋不舒,经络痹阻,不通则痛,故而拘急疼痛,活动失灵。或是因睡眠时枕头过高或过低,或软硬不适,睡卧姿势不良等因素,致使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伸展牵拉位,在过度紧张状态下而发生的静力性损伤。常多累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伤处出现肌筋僵硬,牵掣不舒、运动受限。少数患者因颈部突然扭转或肩扛重物,致使颈部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缝而致病。·•病机:颈部筋脉失和,气血运行不畅。•病位: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三、临床表现(一)患者多在睡眠后出现颈项部疼痛,动则痛甚,可牵扯到肩背部。(二)颈项僵滞,常保持某一体位姿势,甚至用手扶持颈项部,以减少颈部运动。(三)颈部某一方向活动明显受限,或两侧方向均受限,如左右旋转、左右侧屈、前屈与后伸等运动。·四、检查(一)运动受限:颈部呈僵硬态或歪斜,运动受限往往限于某个方位上,做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二)肌痉挛:临床上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痉挛居多,表现为结节状或条索状痉挛。(三)压痛点:胸锁乳突肌压痛点在胸锁乳突肌肌腹处;斜方肌压痛点在锁骨外1/3处,或肩井穴处,或肩胛骨内侧缘;肩胛提肌压痛点常在上四个颈椎横突、关节突关节和肩胛骨内上角处。(四)X线片:可见颈椎脊椎侧弯,棘突排序紊乱或呈“双突征”。·五、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表现为颈项疼痛、僵直,运动障碍,颈椎张口位片可见寰枢关节间隙改变或寰齿间隙不对称。(二)颈椎病:有反复落枕样症状,起病缓慢,病程长,各症型特点明显。X线片可见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或椎间孔变窄等病理改变。·六、辨证分型主症:颈项强直,痛连项背,头部俯仰受限,不能左右回顾,项背部压痛明显。分型:风寒袭络:患部酸楚疼痛,受寒史,恶风畏寒。气滞血瘀:患部酸楚疼痛,外伤史,劳累史,疼痛剧烈。七、治疗治疗原则:温经通络,舒筋活血,理顺肌筋取穴及治疗部位:风池、风府、风门、肩井、肩外俞、天宗穴等;颈项部软组织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法、揉法、拿法拔伸法、擦法操作方法及步骤•放松手法:颈肩部施与滚法及一指禅推法5-10min•在相关软组织行拿法、弹筋法•摇颈扳法•点穴(上下)•整理手法:拿、揉颈肩部•结束手法:擦颈肩注意事项•手法轻柔,忌用强手法•不行无影像学资料支持下的运动关节类手法•嘱患者调整枕高、软硬及睡姿•保暖七、预防调护(一)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颈部受凉(二)枕头高低要适当。颈椎弧度消失、反弓者,颈项部宜垫高;颈椎弧度过大者,后枕部宜垫高;侧卧位时枕头的高度应与肩的宽度相仿。(三)选用颈部保健操。第九节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肌劳损主要是由于长期职业劳损或感受寒湿,导致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发生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酸胀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和长期静坐缺乏运动锻炼的文职人员。本病属中医学“腰痛病”范畴。·一、解剖生理腰部脊柱是由5个椎体组成的具有生理前屈弧度的骨性支柱,承受着人体二分之一的重力,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做前后屈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屈及环旋运动。腰骶关节是脊柱运动的枢纽,腰部两侧的肌肉和韧带有运动腰部和维持脊柱稳定的作用。·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一)浅层: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二)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深层短肌;(三)腰背筋膜腰:分浅、深两层包绕在骶棘肌周围。·二、病因病机(一)慢性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