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以学为主教学设计(共 7 篇)第 1 篇: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案例 课例 1:澳大利亚“门尼·彭兹中心小学”所作的教改试验(抛锚式教学) 试验班为六年级,有 30 名学生,老师名字叫安德莉亚,当前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首先,安德莉亚鼓舞她的学生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在图书馆和 Internet 上查阅资料以后,其中米彻尔和沙拉两位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软件。在这个软件向全班同学播放以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和分析软件表现的内容及其特点。播放后立即进行讨论。 第 1 页 共 38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位学生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是每4 年召开一次。 另一位学生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总是这样,例如1904 年、1906 年和 1908 年这几次是每两年进行一次。 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轴线的 1916 年,1940 年和 1944年这几个年份没有进行奥运会,这时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办奥运会?” 有的学生回答,可能是这些年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情,有的学生则回答发生了战争,有的则更确切地指出 1916 年停办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 年和 1944 年停办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认为有必要对米彻尔和沙拉开发的多媒体软件作两点补充:①说明第 一、二次世界大战对举办奥运会的影响;②对奥运历史初期的几次过渡性(两年一次)奥运会做出特别的解释。 第 2 页 共 38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这时候有位小朋友提出要把希特勒的照片通过扫描放到时间轴上的 1940 年这点上,以说明是他发动了二次大战。老师询问全班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 沙拉举起手,高声回答说:“我不同意用希特勒照片,我们应当使用一张能真实反映二次大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例如大规模轰炸或集体屠杀犹太人)的照片,以激起人们对希特勒的痛恨”。老师对沙拉的发言表示赞许。 从以上课例可以看到,老师为这个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一个有关奥运会某个专题的情境,并以奥运历史或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中的成绩这类真实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