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疾病监测与流行病学室操治国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而引起的一种地方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个全球分布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南美洲等74 个国家和地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六种主要热带病之一。目前全球估计有1.93 亿人感染血吸虫病, 6.52亿人受感染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尽管血吸虫病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其慢性危害造成的疾病负担仍然很高,就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的重要性而言,血吸虫病是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仅次于疟疾的第二个最重要的热带疾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5 种: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埃及血吸虫(S. haematobium)、曼氏血吸虫(S. mansoni)、间插血吸虫(S. intercalatum)和湄公血吸虫( S. mekongi)。其中以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最广,危害最大。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中国、菲律宾与印尼等3 个国家;埃及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地中海地区的53 个国家,包括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岛国;随着曼氏血吸虫病新近传入毛里塔尼亚(北非古国)、圣地亚哥和索马里, 曼氏血吸虫病在 54 个国家和地区发现, 包括阿拉伯半岛、埃及、利比亚、苏丹、非洲撒哈拉以南、巴西、加勒比海岛国、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等;间插血吸虫流行于中部非洲热带雨林的10 个国家;湄公血吸虫流行于湄公河流域的柬埔寨和老挝。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由美籍医生Logan 于 1905年首次在湖南常德发现。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女尸 (B.C 186 年)和湖北江陵的西汉男尸 (B.C - 2 - 163 年)体内发现典型的日本血吸虫卵证实,远在2160 多年前我国已有血吸虫病流行。本节主要叙述日本血吸虫病有关的问题。一、病原学(一)形态1.成虫雌雄异体,口、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相距甚近。虫体呈圆柱形,雄虫略粗短,呈乳白色,长10~20mm,宽 0.5~0.55mm,背腹扁平,自腹吸盘以下虫体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一纵形沟槽状构造称抱雌沟(gynecophoral canal)。睾丸常为 7 个,椭圆形,呈串珠样排列,每个睾丸发出一输出管,汇入睾丸腹侧的输精管,向前通入储精囊,开口于腹吸盘后缘的生殖孔。雌虫细长,虫体长 12~28mm,宽 0.1~0.3mm,腹吸盘不及雄虫明显,因肠管内含较多的红细胞消化后残留的物质, 故虫体呈灰褐色。 雌虫常居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