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与反思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与反思_第1页
1/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与反思_第2页
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与反思_第3页
3/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与反思袁东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随着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理论也在相应的更新。 长期以来,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模式,这种理论强调传统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在大规模培养学生和促进知识传递积累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当然,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有意无意地融入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适应现实的教育教学和考试升学要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 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当作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指导精神,视其为教师的金科玉律。为此,采用题海战术、知识灌输、强化训练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成绩被广大教师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剂“良方”。(吕静、杨丽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思考,2013 年 4 月)诚然,教师这种“霸道”的教学观存在,其一是由于目前的教育机制,但也与教师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的理解偏差有直接联系。所以,正确理解行为主义理论, 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1. 行为主义理论梳理西方的行为—联想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系统的理论,受洛克的经验论的影响, 重视环境和经验的作用, 强调学习中的各种要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 或者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们企图发现适合于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行为学习原理。在实际工作中,行为主义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和对个人或社会性问题的行为治疗,至今仍有其影响。约翰· 华生( John ,1878 )于 1913 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 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行为主义 这一术语由约翰· 华生提出,他认为科学家、心理学家应该关注外在的、可测量的行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人们外在表现出来的变化,包括可观察的行为和可观察的行为变化。一些旧派行为主义者在对后者的解释中坚信,我们无法在思维和情感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与反思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