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62~64 页《认识角》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 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对角的认识, 使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并为后续的几何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各个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学会画角以及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 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 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 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 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指导思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设计思路:1、 注重结合学生年龄特征, 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2、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3、 注重巧妙运用多媒体, 化难为易, 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3、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