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两翼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雨西湖》和《鼎湖山听泉》。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 ppt 课件、自主预习作业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前三分钟:《雨西湖》课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 教师补充材料 )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4、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 ,不要读成 zhé ;“蜿”的读音是 wā n,不要读成 wǎ 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6、交流多音字7、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