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16 《论语》九则教学设计吉林市龙潭区金珠学校孔君教学目标1.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思考行孝与立德的相关问题,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教学重点准确理解选言含义。教学难点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年前,我们曾有幸结识孔子,体验了学而时习、学而思之的学习境界和谋事而忠、 交友而信的人格品性。 今天,我们将再次捧读 《论语》,继续聆听圣贤的教诲。二、充分诵读。- 2 - / 16 1. 教师范读。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学生。2. 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3. 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4. 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5. 师生齐读。让教室传出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三、默读初解。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默读课文前四则。要求学生绝对安静。2.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录最感兴趣的一则, 记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四、讲解交流。1.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2.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和其他同学解答。要求学生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清除词句理解障碍。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1)前四则谈论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是孝道。同样问孝,孔子给孟武伯和子游的回答为何各有不同?- 3 - / 16 孔子对弟子提问的回答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状态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诲,正所谓因材施教。孟武伯是鲁国世家孟孙氏的子弟,其父孟懿子曾按照其祖父的临终嘱托向孔子学礼,但有始无终。所以其父孟懿子在向孔子问孝时,孔子回答的是“无违”,暗指他不应违背父亲的嘱托。孟武伯行事错乱,所以孔子教导他不要让父母因身体疾病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子游为人公正方明,但有些不拘小节,所以孔子教导他要注意表达对父母的恭敬孝顺之心。(2)“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孔子提出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