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试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2500 字以上)。答: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有四点,分别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首先,同一律,其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可用公式表示为:“A 是 A”或“ PP”(读作如果 P,那么 P)A 表示任何一个概念,P 表示在任何一个判断。这表示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概念或判断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以及保持确定性。同一律要求是 1、概念方面,他要求人们在运用时必须保持概念的同一性。2、在命题方面,他要求人们在运用命题进行推理或论证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命题的同一性。假若违反其要求,则会犯逻辑上的错误。如果违反概念方面要求,则会犯“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的错误。例如,A 混淆概念(无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甲概念理解成乙概念)如:日本人很奸诈,小德是日本人, 所以,小德很奸诈。 这是把不同概念的 “日本人” 混为一谈,导致三段轮推理错误。B 偷换概念(有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故意把甲概念换成乙概念)如:古希腊一个诡辩论者欧布里德对他朋友说: “你没有掉的东西, 那么你就有这件东西,是不是这样?”对方回答说: “是这样。”诡辩论者接着说: “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吧?那么你的头上就有角了。 ”这里,“没有失掉的东西”应指“原本有现在还未失掉的东西”,不能指“从来未有的东西”。人头上的角是从来没有的,何谈“失掉” “未失掉呢?这是故意偷换概念,让对方上当受骗。违反命题方面的错误,则会犯转移论题和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例如:A 转移论题B 偷换论题(有意地将要讨论的某个论题偷换成其他论题,以此来达到其诡辩的目的。 如明代有位姓靳的内阁大学士,他的父亲不太出名, 他的儿子很不成材,可他的孙子却考中了进士。 这位内阁大学士经常责骂他的儿子,骂儿子是不孝之子。后来,这个儿子实在忍受不了责骂,就和内阁大学士顶了起来:“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我有什么不成材的呢?”这位内阁大学士听了之后,放声大笑,就不再责备儿子了。看起来这个不孝子反驳他父亲的话似乎颇为有力。其实是偷换论题式诡辩。2 / 7 他并没有证明自己成材与否,而是偷换成了“你的父亲和我的父亲相比 ”怎么样,“你的儿子和我的儿子相比 ”怎么样,回避了自己成材与否的问题。偷换论题式诡辩有以下几种形式:1. 人身攻击式诡辩诡辩者不是对所要争论的问题进行讨论,而是对对方施行人身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