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节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一、语义关系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该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小李吃了/ 苹果吃了吃饭了/ 来人了(一)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1.施事: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也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小牛在吃草。/杯子被王华打碎了。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也可用介词“把(将)”引进。小花猫逮住了一只大老鼠。/他把书拿走了。3.系事:指联系动词连接的对象。他是学生。/陈伟成了一名画家。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也可用介词“给”引进。他们送母校一幅油画。/他还给我一支笔。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她在房间里打毛衣。/我们学校盖了一幢教学大楼。6.工具: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也可用介词“用(拿)”引进。你吃大碗,我吃小碗。/王涛用毛笔在写字。7.方式: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明天考口试。/他用蝶泳游完了全程。8.处所: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总、终点,也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我住二楼。/陈小玉去了师大。9.时间:指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他回家乡过春节。/我的课请排在星期五。10.目的:指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可用介词“为(为了)”引进。他在筹备展览会。/刘玲为考大学在复习。11.原因:指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也可用介词“因为”引进。他在外呆了一个月避避风头。/他爷爷因为肺病住了院。12.材料:指动作行为所使用的材料,也可用介词“用”引进。他在给青菜浇水。/地板用油漆涂了一层。13.致使: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也可用介词“使”引进。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我们要使环境更加漂亮。14.对象: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他在教育孩子。/向同学们表示感谢。(二)语义关系的解释力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吃面条、吃大碗、吃食堂、吃低保妈妈在包衣服、他们在包饺子、外头包牛皮纸、礼品包小包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例如:买毛衣、织毛衣打人、来人二、语义指向2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月亮渐渐升起来了。妈妈高兴地点点头。(一)语义指向的类型1.补语的语义指向第一,指向动词。你砍快了,慢一点!我看完了《红楼梦》 。第二,指向主语。我砍累了。我学会了滑雪。第三,指向宾语。我们砍光了树再休息。他一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