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摘要: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基本研究模式。长期以来 , 量化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应用也非常广泛 , 但是由于量化研究本身存在着不足并且在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 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这一牢固的研究传统。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 质性研究开始崛起 , 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 其应用层面也日益广泛起来。 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到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各自优缺点,以便在实践中更好的利用它。关键词: 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特点 后现代主义自九月十八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质的)开课以来,4 个月的学习让我对质性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对于工科出身的我 (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刘老师讲课有些东西让自己内心某些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有些给了我发人深思的启示, 还有些知识远远超出我理解的范围但却能指引我树立目标并向着它前进。 本文的出发点是顺着刘老师的讲课和沙龙所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 并查阅一些期刊文章将自己一些及其浅薄的认识笼统地梳理一下,总结一下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理解。一、什么是质性研究质性研究英文写法是qualitative research 。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有人将其译为“质性研究” 、“质化研究”、“定质研究”等。[1] 对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有学者作出以下的定义: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质性研究不是一种研究方法, 而是许多种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他们都不同于量化研究, 因而可以大致归为一类。 在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中常常使用此种方法。二、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特点与量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同, 质的研究是建立在另类范式的基础之上的后实. . 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质的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于自然主义、解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它继承了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注重对研究结果的 “真实性” 和可靠性进行探究, 它吸纳了解释学对主体间性的重视,它也发扬了后现代理论对边缘性知识尊重的态度。(一)质性研究的特点1. 保持研究情境的自然状态。 质的研究认为任何事件都不能脱离其环境而被理解。理解涉及到整体中各个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