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层建议: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需抓牢基层建议: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需抓牢 一、问题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以莱州市为例,目前全市共有职业学校 3 所,平均每年招生 2800人左右,据当地教育体育局及学校招生计划显示,招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然而高职毕业生就业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人才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部分毕业生“无业可就”; 另一方面虽然宽阔基层地区经济和社会进展急需人才,但是由于长期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和分配制度的影响,基层吸引人才的物质条件相对不足,部分毕业生“有业不就”。而基层天地宽阔,人才需求巨大,必定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舞高校毕业生面对基层就业的意见》已经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面对基层就业的重大意义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证,更是推动实施人才强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二、原因分析 一是毕业生对基层就业主动性不高。就莱州市为例,全市高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 85%,其中 15%的毕业生自主或被推举到北京、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就业,83%的毕业生选择在莱州市内就业,而选择到镇工作进展的人数寥寥无几。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毕业生中仍存在“非城市不去,待遇不高不去”等陈旧观念,还有不少毕业生担心到基层下去容易上来难,过高的城乡转换成本,使一些毕业生对到基层就业望而却步。 二是毕业生对基层工作了解不深化 。目前农村基层人才匮乏,农业、医疗、基础教育需求更为突出,有的地方人才和技术已成为农村进展的瓶颈。对口专业学生缺乏对农村基层就业岗位的深化了解,专业技能学习不过硬,进入单位无法适应,甚至考核不合格。 三是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基层就业引导力不够。高职院校学生在报考志愿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时候就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就是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进入各大中型企业单位,做真正的蓝领,或者学好技术自主创业。 三、对策建议 一是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奠定基层就业的技能。根据基层工作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人才培育模式,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结合基层就业调研,实施与职业技能相关的环环递进人才培育模式,通过“认知实习环”、“单项技能训练环”、“综合技能训练环”、“轮岗实习环”、“顶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