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案例第一部分:教学活动设计一、选题背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 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 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不注意公共卫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 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3)通过上网、阅读书籍、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途径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拓展知识面。-/ 2、能力目标:(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 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2)通过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2)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 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二)、课程实践单元与课型设计: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主题活动共分为四个单元,共计 9 课时。第一单元: 开题活动。课堂 2 课时(方法指导课, 开题活动课),课余 1 周。第二单元:实践活动。课堂4 课时(问题研讨课、主题辩论课、中期交流课、中期反馈课) ,课余 4 周。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课堂2 课时(交流评价课,成果设计课),课余 2 周。-/ 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课堂1 课时(成果展示课),课余 2周。(三)、课程计划步骤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地点第一步提出研究的问题,讨论分组并制定小组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