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何让历史课堂既“有血有肉”又“有声有色”如何让历史课堂既“有血有肉”又“有声有色” 如何让历史课堂既“有血有肉”又“有声有色” 株洲景炎学校 陈伟俊 关键词:历史课堂 有血有肉 有声有色 内容摘要: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课堂,历史老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潜心备课,钻研教材,多听公开课,多上公开课,让课堂“有血有肉”; 更需要驾驭课堂的能力,采纳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全方位的解放学生,使课堂“有声有色”。 作为教育工作者,普遍有这种共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现在的课越来越不好上,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好当。这种认识其实质也就是把老师没有职业归属感和成就感归结于现代社会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往往是我们老师的职业倦怠造成了不与时俱进而躲避责任自欺欺人找借口搪塞。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位思考:学生“不好教”是不是当老师的点金乏术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呢?课“不好上”是不是当老师的让课堂枯燥乏味呢?老师“不好当”是不是当老师的抱残守缺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呢?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关注自己的声音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声音。比如,我们历史老师会听到学生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我喜爱历史书籍,但我不喜爱历史课; 我喜爱历史人物,但我不喜爱历史老师。”是什么让学生处于矛盾与困惑中?是什么让学生害怕历史课?是什么让历史以及老师都和学生的距离越拉越远?每位历史老师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的历史课为什么不能像历史书籍那样引人入胜回味无穷呢?自己在历史课的角色为什么不能像历史人物那样流光溢彩顾盼生辉呢?自己演绎的历史课为什么不能像历史大片那样高潮迭起荡气回肠呢?我想,每位历史老师手里都有同样的一把钥匙——让历史课堂既“有血有肉”又“有声有色”。 怎样才能“有血有肉”,不局限教材,丰富知识,谓之“有肉”; 不盲目堆砌知识,不能一盘散沙,要有精气神,让学生遨游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谓之“有血”。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首先,要广泛阅读,不断“充电”,形成广博和高深的历史专业功底。“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一方面,可看历史史籍,可看历史小说,可看历史杂志,也可看历史学术论文,当然也可参加历史专业的各种培训,说白了也就是继续教育。历史老师的继续教育既可满足历史教学当前的需要,比如知识补缺、更新等; 但更着眼长远从根本上提高历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