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寻找生命的源头初三作文:生命的源头作文 上周,我们听了省环保大使周汝尧老师的讲课后,我们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周大使让我们回家后寻找本土植物,还说下周一还要来我们学校,和我们一起在我们的本土植物园里栽植本土植物,我们听了都很兴奋,因为我们都知道,能够让我们的本土植物回归故乡,那该是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啊。 听老师讲,16 年前,周大使用脚步丈量黄河两岸。多年后,他开始驻足自己的家乡,把注意力放在本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上。2024 年,周大使提出了“建立多类型本土植物园、保护生物及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并且使得该项目在灌南推广建设。周汝尧说,他的本土植物园的创意就来自于此。诚然,在苏北地区,以前曾广泛生长的楝树、榆树、槐树、柳树、椿树、桑树、杏树、枣树、泡桐、荆条等本土树木,现在正逐渐变得少第 1 页 共 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见。再如,生活历史上一直使用荆条、柳条编织篮子、篓子、筐等器物盛装东西。这些传统编织物用坏之后不存在污染问题。但因为本土植物多样性减少,很多树种在我市田间地头逐渐消逝,现在,“白色污染”取代了传统菜篮子。如何结合环境教育,保护苏北乃至中国的本土植物?成了周汝尧思考的难题。2024 年春天,受传统植物园的启发,周汝尧提出了“建立多类型本土植物园保护生物及文化多样性”的概念。此概念中的“多类型”是指传统式、校园式、社区式、庭园式、庭院式、绿化基地式等类型,“文化多样性”是指由本土植物演绎而来的有利于环保、有利于可持续进展的传统文化。本土植物园在灌南的成功推动,没有让周汝尧自满。2024 年春,周汝尧再次远行,发起了“中国植物多样性探访万里行”活动,深化全国各个省份调查植物多样性状况。在探访的第一站—海南,他见到了“水稻杂交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袁隆平接见第 2 页 共 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了他,并对周汝尧的项目表示十分认可。袁隆平基金会秘书长谢长江先生感叹道:“中国非常需要像周汝尧这样热心环保的人士!”儿时流失的记忆又重新回到身边,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用柳枝编织帽子戴在头上,再爬上那弯曲的老柳树掏鸟窝;用芦柴做成捕蝉的工具;敲打老桑树,去吃得满嘴发紫的桑葚……现如今,哪些记忆深处的本土植物已经远离我们而去,取而代之的是外来树种。 周汝尧培育本土植物园的做法也得到了本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本土植物多样性保护特别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生态文明。为培植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