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一位教师都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他们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的投入教学改革。——《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 第九期 有效教学(effectiv 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有效果;2.有效率;3.有效益。 既然“有效”是针对“无效”、“低效”而言。那么我理解的“有效”就是通过老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学的开心,老师教的轻松。既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也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老师有精力与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或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研究,让学生有精力与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吸收。 有效教学强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再次要求教师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下面我将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谈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