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泸州民间文化 1、 踩 山 节 是 苗 家 人 的 传 统 节 日 , 现 泸 州 南 面 山 区 的 叙 永 、 古 蔺 县 苗 族 聚 居 区 每 年 春 节 期 间 年 举 办 。 据 史 书 记 载 ,从 苗 族 祖 先 蚩 尤 起 便 开 始 流 传 , 最 初 是 姑 娘 小 伙 笙 歌 定 情 、 交 换 信 物 的 好 日 子 , 而 今 演 变 为 苗 家 人 交 流 情 感 的 一次 盛 会 。 踩 山 节 这 天 , 男 女 老 少 身 着 本 民 族 的 节 日 盛 装 , 十 分 耀 眼 , 姑 娘 和 小 伙 子 跳 起 了 欢 快 的 芦 笙 舞 。 鞭 炮 声齐 鸣 , 芦 笙 悠 悠 , 男 女 老 少 在 悠 扬 的 芦 笙 音 乐 中 , 跳 起 蹬 脚 舞 , 耍 狮 灯 等 , 一 派 欢 腾 的 景 象 。 吹 芦 笙 者 有 的 边 徜吹 边 舞 , 有 的 对 吹 对 舞 , 或 边 跳 边 吹 , 或 作 半 蹲状吹 跳 , 姿势丰富多样。 舞 蹈结束之后, 老 年 人 在 一 起 喝酒拉家常, 谈农活, 青年 男 女 一 群一 对 地向树林中 或 山 坡上走去, 或 对 歌 , 促进相互之间 的 了 解。 到晚上, 山 上燃着 篝火, 人 们围在 篝火旁喝酒谈天 , 通宵达旦。 在 踩 山 活动中 , 男 女 青年 通过交 往, 产生感 情 的 , 回去禀报父母后,结成终生伴侣。 踩 山 节 具有 浓郁的 苗 族 民 族 特色, 又兼有 商贸、 旅游价值的 民 族 文化节 日 , 促进了 少 数民 族 的 开放及地域经济的发展。 2、 泸 州 雨坛彩龙为 首批“国家 级非物 质性文化遗产”。 历史 悠 久,原为 古 代设坛耍 龙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 习俗,雨坛由此得名。 雨坛舞 龙盛 行于明末清初 ,龙头彩绘精美,其形额高嘴短,双目凸出能动,下颌开 合自如。 雨坛彩龙”的 表演 重在 一 个“活”字。 表演 时, 舞 龙者 “动于中 而 形于外”, “心有 性情 , 手显神色”, 人与龙的 情 感 融为 一 体, 使观赏者 不仅从 中 领略到巨龙夺宝的 恢宏气象 , 而 且可以感 受到中 国龙鲜活灵动的 生命情态及不屈不挠的 民 族 性格。 鉴于此, “雨坛彩龙”获得“东方活龙”的 美誉。 雨坛彩龙表演 中 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