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可编辑引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将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不仅反映出国家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程度,更突出强调实现教育公平任务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教育公平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检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试金石”。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变革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旋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拓宽受教育的渠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一、近十年中国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研究的基本历程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中国知网提供的2004 ~2013 年这十年期间的文献资料为主,在检索条件中选择“主题”检索,输入“教育信息化”并含“教育公平”,共检索出 234 条结果,通过后期筛选,剔除新闻报道等无关信息23条,剩余 201 篇相关文献资料。经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可以将近十年中国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研究,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研究的初级阶段(2004 — 2005 年)这一阶段论文数量不多,研究范围相对较窄,文献资料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远程教育促进农村教育公平方面,另有个别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案例研究。作为教育信息化早期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远程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有学者认为远程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在整体布局上依然偏向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较弱[2] ,但是在学生数量逐步增长、教学成本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远程教育能够摆精品文档可编辑脱既有束缚,扩大优质资源的分享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压力,促进教育公平。在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研究方面,这一阶段国内研究成果比较少。宁波市江东区结合当地信息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师资培训和创设全区网络学习环境三方面入手,推进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设,为未来实现教育公平打下坚实基础[3] 。2、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研究的高速推进阶段(2006 — 2009 年)相较于研究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有了明显变化,文献数量大幅度增加,研究视角也更加多样。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途径上,何克抗教授[5] 推行的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有效提升了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结果相对公平,为促进教育公平开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