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易经》八卦一、《易经》八卦:1、《易经》释名及其性质2、《易经》的成书过程3、《易经》的结构4、八卦符号系统及其含义5、八卦的推演原理6、八卦思想与现代科学一、《易经》释名及其性质:《周易正义•序》“夫《易》者,变易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易纬·乾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1、本是蓍草占卦的记录,是一部算卦的书;2、爻词记录了世象百态、风土人情,起到了史书的作用;3、以阴阳二爻为核心,解释世间万物的冲突对抗、此消彼长,认识到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道理,实质是一部哲学书.4、后世学者称之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二、《易经》的成书过程:伏羲创八卦——“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象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词下2》。夏为《连山》,商为《归藏》,周为《周易》——后天八卦与《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1.伏羲画八卦2.周文王组六十四卦作卦辞3.孔子作“十翼”4.周公旦作爻辞三、《易经》的结构以“卦”为基本单位,由经、传两部分组成:1.《易经》是一部占筮预测的使用之书——“经”指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卦形,并各有卦辞和爻辞加以解说。2.《易传》是一部哲学性质的书——“传”是解释卦辞、爻辞的七种文字共十篇,称为“十翼”,《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杂卦传》共十篇。3.经、传本分别成书,东汉末将“十翼”部分内容编入“经”,合成一书。4.《彖》两篇,共64条,对应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及卦辞;5.《象》两篇,共450条,解释六十四卦的称“大象”,解释三百八十四爻的称“小象”;6.《文言》仅有两章,只对应解释“乾”、“坤”两卦。现流传的《周易》中此五篇已与经文混杂1.《系辞》两篇,相当于《易经》的通论;2.《说卦》讲解八个单卦所象征的事物及引申意义;3.《序卦》记述六十四卦的顺序;4.《杂卦》解说六十四卦的卦义,因其解说不以顺序,错杂而谈,故名为“杂”此五篇传文仍独立成篇列于经文之后四、八卦符号的生成及其含义:1.《系辞上传》:“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2.“卦”字是由“圭”字与“卜”字组合而成。“圭”为古人最早测量日影的工具——土圭。“土圭”——圭表,白天测量日影,晚上用来观察月亮。3.“卦”,即是古人用“圭”,对日、月影象测定结果的观察,来做出判断吉凶的占“卜”,就是“卦”。4.“易”为日月,“太极图”就是一个“易”的——日月、阴阳的代表符号。5.“易”为阴阳,阴阳是由日月代表的。6.无极图”是道教修炼长生之术,刻在石壁上的一个圈。“无极”之圈,就是练功者为更快的入静,而直视静思的一个标记。7.在“无极”圈里,加进了“易”,也就是画代表“易”的——“日、月”二字正好形成一个“S”形。即为太极。8.圆(无极)里的“日月”一边一半,日月中间又各有一点,以黑白一分,就变成了看上去似如两条“鱼”形了。9.由“无极”而“太极”——是由一个无极圆圈内装有了古文“日、月”二字,即成了代表“易”之阴阳机理的太极图案。太极图”就是在无极图的基础上,溶以日月、阴阳,用符号代“易”演化而来的。八卦卦象: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巽:代表风;艮:代表山;兑:代表泽。乾卦、震卦、坎卦、艮卦,为阳卦,代表属于阳性之事物。坤卦、巽卦、离卦、兑卦,属阴卦,代表属于阴性之事物先天八卦方位图:周易八卦的立体坐标分别是:乾:x=1,y=1,z=1巽:x=1,y=1,z=离:x=1,y=0,z=1兑:x=0,y=1,z=1震:x=0,y=0,z=1坎:x=0,y=1,z=0艮:x=1,y=0,z=0坤:x=0,y=0,z=0先天八卦是乾坤定南北,离坎定东西。代表物质的自然生成顺序,先天物质的1.1.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