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930 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 20 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金星的主考官一一闻一多先生。闻先生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 1933 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今天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说和做》,来一起认识一下,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学习目标】1、了解闻一多、臧克家的相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抓住文章细节,通过具体字词,品味闻一多勤奋刻苦、严谨治学的学者风范和作为革命者的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及爱国情怀。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从1925 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 80 年之久,被誉为“农民诗人”。《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人物简介】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2 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 年 5 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背景链接】20 世纪 30 年代,臧克家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两人关系甚密,在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 1946 年 8 月撰写了《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 年 2 月又写下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字词积累】1、字音字形弥.高(mi)兀兀穷年(wu)漂白(piao)沥尽心血(li)排衙.(yd)锲.而不舍(qie)卓越(zhuo)迥乎不同(jiong)赫.然(he)气冲斗牛(dou)迭起(die)澎湃(pengpai)2、词语释义① 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趣减少了。作,起。② 仰之弥高:和后面的“钻之弥坚”都语出《论语•子罕》,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弥,更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