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铸造工艺》实验指导书郭广思王连琪沈阳理工大学2006 年 10 月2 实验一原砂性能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铸造生产中用来配制型砂、芯砂的原砂称为铸造用砂。原砂的含泥量、颗粒组成及形状等对型砂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含泥量高会使型、芯的透气性和耐火度降低。原砂的颗粒组成对型、芯砂的透气性、强度和耐火度都有影响。而原砂的颗粒形状对型、芯砂的流动性、透气性和强度也都有影响。因此,为了配制合乎生产要求的型、芯砂,并在使用中控制它们的质量,就必须掌握原砂的性能及其实验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定原砂的含水量;2.测定原砂的含泥量;3.测定原砂的粒度;4.原砂颗粒形状及表面状况的评定。(三)实验1.测定原砂的含水量(1)实验原理试料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数,即为该试料的含水量。(2)实验步骤试验时,称取 50 克(准确度达 0.1 克)试料,在红外线烘干器中烘干。烘干温度在105~110oC 之间,经 4~8 分钟烘至恒重。冷却后进行称量,记下烘干后试料的重量,准确度为 0.1 克。(作不同含水量的三种试样) 。按下式计算含水量:2)50(10011GGGGX式中: X — 含水量( %);G — 烘干前试料的重量(克) ,G = 50 克;G1 — 烘干后试料的重量(克) 。3 2.测定原砂的含泥量(1)实验原理:原砂中所含直径小于0.022 毫米的部分,其百分数即为原砂的含泥量。测定原砂含泥量通常采用冲洗法。主要是利用悬浮在水中的砂和泥分的质点大小不同,其下沉的速度也不同的原理,将砂和泥分开。颗粒在水中下沉的速度可用如下公式计算:grrdV18)(12式中: V — 质点下沉速度(厘米 / 秒);d — 质点直径(厘米);r — 下沉物的密度, 2.62 克/厘米3(砂与粘土比重大致相同) ;r1 — 水的密度(克 /厘米3);η— 水的粘度 0.0010 克/厘米· 秒( 20oC);g — 重力加速度 930 厘米/秒2。直径为 0.022 毫米的最小砂粒在20 oC 的水中下沉速度为:分厘米分厘米秒厘米/5.2/556.2/0426.018)(12grrdV5 分钟内直径为 0.022 毫米的砂粒在水中下沉深度约为:2.5×5=12.5 厘米。因此,将原砂与水充分搅拌,使砂和泥悬浮于水中,然后静置5 分钟,则所有的砂粒都下降到距水平12.5 厘米以下,而12.5 厘米以上的水中悬浮物则都是泥分,即可用虹吸管将它吸出。这时,下部的砂中可能还混有一些泥分,再清洗几次,直至上部分水清为止,这样就可能将原砂中的泥分完全洗出。取出沉淀的砂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