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体质的中药调理方阳虚体质是九大体质之一,阳虚体质者畏寒怕冷,身上肌肉松软不实,那么,阳虚体质该如何调理呢?下面我们来看看阳虚体质的中药调理方。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阳虚体质总体特征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 平素畏冷, 手足不温, 喜热饮食, 精神不振, 舌淡胖嫩, 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发病倾向:耐夏不耐冬 ;易感风、寒、湿邪。心阳虚【症状表现】 表现为心悸、 气短 (活动时加剧 )自汗、胸闷不舒或痛 ;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欲绝等。【病因】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调理方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桂枝 9 克(去皮),芍药 9克,甘草 9克(炎),生姜 9克(切),大枣 3枚(擘),附子 6克(炮)。【用法】上 6 味,以水 700毫升,煮取 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功效】适用于发汗大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脾阳虚【症状表现】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喜热饮、大便清稀、倦怠神疲、纳食减少 ;或泛吐清涎、或水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有牙痕、苔白滑、脉沉弱。【病因】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调理方剂】理中汤。理中汤【来源】《伤寒论》。【组成】人参 6 克(现用党参 ),干姜 9克,炙甘草 6克,白术 12克。【用法】上药切碎。用水1.6升,煮取 6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每日 3 剂。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200毫升左右,微自温,勿揭衣被。【加减】如泄泻较频,方中白术改用土炒,以增加涩肠止泻的作用。如虚寒较甚,而见,面色苍白,手足不温,或昏睡露睛,可加熟附子,以加强温阳祛寒之力,名附子理中丸,或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其补阳祛寒之力更大。【功效】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