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主义著作精要研究第二章1)马克思在《手稿》中是怎样论述“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对此应作怎样的评价?在内容 上,马克思的 异化劳动理论 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马克思提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存在着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也就是说,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 他自身就变为越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第二.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 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决定了工人同自己的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也必然是异化的。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中,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 劳动过程对于工人来说也就成为了一种外在的东西,一种不属于他自身的东西。第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关于人的“类本质”,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就是要劳动,要自由自觉的劳动。 不允许人进行自由自觉的劳动,是违反人的类本质的。第四.人同人相异化。在《手稿》中,这第四个异化规定是从前三个异化中推论出来的。在马克思看来, 当一个人分别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和类本质处于异化、对立状态的时候,这些东西必然属于另外一个“他人” 。对马克思 异化劳动理论 的三点 评价:第一,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无疑是马克思世界观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开了马克思的理论视角向现实的经济生活领域深入的先河,为其以后的思想向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从当时的理论界在异化问题上的思想水平来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深度也是很突出的。马克思对异化的审视角度不同,他独辟蹊径地提出了“劳动异化”的思想。在马克思看来,金钱、货币的异化根源于私有财产的异化,根2 源于劳动的异化,这就必然要追溯到“历史”。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在最根本的层次上是一种劳动的异化,而不是一般所讲的人的非“类”状态。在当时的哲学理论界,马克思的这种解释显然是对“异化”的最深层阐释。第三,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参照物,我们也应该看到,马克思《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陷:1. 尽管赋予了人的类本质以劳动的内涵,但异化劳动理论本身还是以人的一种理想状态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2.异化劳动理论把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为理想劳动和异化劳动的矛盾,还没有深入到私有制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的层次。3.异化劳动理论把人类的历史理解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