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一、基本知识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2、我国肝炎现状与挑战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2010 年我国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近 132 万例,死亡884 例,位居传染病发病之首,其中乙肝占所有肝炎病例的 80%。2006 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59 岁人群 HBsAg携带率为 7.18%,15 岁以下儿童 HBsAg 携带率为 2.08%,与 1992 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我国1~59 岁人群HBsAg 阳性率下降了 2.5 百分点,15 岁以下儿童下降更明显,下降 7~8 个百分点。特别是 4 岁以下儿童携带率已降低 0.96%,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根据 2006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全国约有 9300 万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因该病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 5000 亿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3、肝炎的传播途径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 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 20 年以上。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 0,1,6 月接种 3 针。1992 年开始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2002 年起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第 1 针应在出生 24 小时内接种,并完成全程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