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一一、填空题(共 10 分)说明:第 1—10 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一致时,学习者会很快掌握第二语言,这种迁移被称为。2.教师教了“把”字句,给学生讲了“把”字句的基本规则,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师自己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哪些规则掌握了,哪些还弄不清楚,以便进行恰当的补救。这样的测试是。3.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和。4.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5. 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提出的。6.以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它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法影响最大。7. 在课堂教学中,若干个教学步骤组成一个。8. ICCAI 指的是汉语辅助教学。9.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10. 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的教学法是_________。二、选择题(共 10 分)说明:第 11—20 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 1 分。11. 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A.《汉语教科书》B.《汉语课本》 C《基础汉语课本》D《学汉语》12. 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外部因素中,哪一项不涉及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A.语言环境 B.学习氛围 C.学习者的个性 D.学习者的文化背景13.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A.对比分析 B.中介语理论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14. 不属于中介语的偏误产生的原因的是( )。A.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B.文化因素负迁移C.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D.学习者个性差异15. ()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通过大量的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交际活动培养学生使用母的语的能力,在以往重视“教什么”与“怎样教”之外,增加“怎样学”的内容,并把它提高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A.听说法 B.功能法 C.认知法 D.任务教学法16. 1977 年《汉语课本》首先引入了()教学。A.语法 B.词汇 C.句型 D.任务17. 商贸汉语属于()教材。A.语言技能类 B.语言知识类 C.文化知识类 D.特殊用途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