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系统表:夏商 西周夏商西 周春 秋立法思想天罚 神判★明德慎罚、以德配天(礼·邢结合)1、实施德教,以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通过德教的手段使天下臣民臣服。扩展为:“礼治”:要求君臣父子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生活。礼:有别2、用刑宽缓,在制定法律、实施刑罚时应当宽缓、谨慎,不应一味的使用严刑重罚。体现于西周各项刑罚适用原则中。一、《周礼》:亲亲(父为首)、尊尊(君为首)、立法概况《禹刑》王命 誓1★郑国子产“铸刑书”:第一次公布成文法(子产)(叔向反对)五礼:吉-祭祀 凶-丧葬 军宾嘉-冠婚礼刑关系:2 邓析“竹刑”(郑国)① 礼(积极、正面规范人们应做、不应做之事);《汤刑》刑(消极被动,违礼皆处罚),二者相辅相成;3 晋国“铸刑鼎”:第二次公布成文法(赵鞅)②“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誓:出兵前盟誓、军法(孔子反对)(范宣子所编)③ 出礼则入刑诰:君对臣、上对下的告二、宗法制度诫①嫡长子继承;②小宗从大宗、诸弟从长兄;③各成一级,共事天意义:标志着奴隶制法律体系走向瓦解,封子建制法律体系逐步形成。命:对具体事发布的命令三、《吕刑》(甫刑)--奴隶制法制的成熟形态①贯彻明德慎罚;②规定赎刑;③强调:宽严适中,中正、中罚、中道1、政治性犯罪――违抗王命罪2、破坏社会秩序,侵犯人身财产――冠攘奸宄(聚众抢劫)乱政 疑众三风十愆3、贼-破坏礼法;藏-隐匿贼;盗-窃取财物;奸-盗用国家宝器4、徇私枉法―― 五过惟官-畏权势而枉法惟反-报私怨而枉法惟内-为亲属裙带而徇私 惟货-贪赃受贿而枉法 惟来-受人请托而枉法)主要罪名昏、墨、贼不孝罪、违命己恶而掠人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刑罚奴隶制五刑:★墨、 劓、 剕(刖)、 宫、 大辟(汉后为代死之行,北齐在法律上最终废止)《九刑》:五刑+赎 鞭 扑 流- 1 -周公制礼主要性法原则:1 ★老幼犯罪减免 三赦:幼弱(7 岁以下)、老耄(80岁以上)、蠢愚刑法原则2 ★区分故意(非眚)与过失(眚)惯犯与偶犯 惯犯-惟终偶犯-非终看偏旁对比秦朝(端)(不端)三宥:过失、弗知、遗忘3 罪疑从轻罪疑从赦 皋陶:与其杀无辜,宁失不经4 宽严适中原则 中正、中罚、中道5 因时因地制宜6 上下比罪(类推)7 同罪异罚(八辟)1、官员:司约(管理契约);质人(管理市场)2、契约:质剂(买卖契约,质-奴隶牛马、长,剂--兵器珍异、短);傅别(借贷契约)民事法律内容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