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广州一模(一测)12 篇标杆作文、作文写作指引一、12 篇标杆作文(样卷原稿与评语打分)1 号文号文23 号文4 号文5 号文6 号文7 号文8 号文9 号文10 号文11 号文12 号文1 号文评语: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这篇发言稿,格局开阔,视野遍及中外,笔力雄健,目光聚焦当下。贴合写作情境,关照写作对象。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文章开篇,便将写作置于游学活动分享会的情境中,在对各国朋友表达欢迎之后,提出发言稿的主题。礼数周到,入题简明,既关注到写作任务又关照到写作对象。尤为难得的是,还巧妙地揭示了自己的“双重身份”:作为东道主的“我”和代表小组共同意见的“我们”。全文的论述由此展开,对文化交流发展的体验和思考,有“我”的个性也具“我们”的共性。第二段,先用古希腊谚语引出论点,“我们在这次文化之旅中的收获也浸满了本民族文化的气息”。继而比较每个组员的不同文化背景,从而探究每个人“截然不同新体验”的背后原因——“拥有本民族文化的定势思维和视角”,并从文化交流发展的角度提出“先发掘本民族文化语境所需”“助推世界文化生态圈的创造性转变”的观点。考生考虑到听众的身份和文化背景,言语中对不同民族的尊重,论述中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本身就是发言稿所论“文化交流发展”主题的充分体现。第三段,笔锋一转,从文化的民族性论及文化价值的普适性,在发展的层面分三个角度探讨了文化交流的目的和方式:“交互的时代性”、“纵向的历史底蕴和横向的开放姿态”和同龄人“更贴近的心灵距离”。热情讴歌“外向而普适”的文化取向和“姹紫嫣红”的文明愿景。这一段,由“交流”而“发展”,深刻揭示了所论主题的内在逻辑。第四、五段,将中国诗人杨慎与意大利友人加勒的诗句并举,结合“魅力中国”的游学内容,重述观点:以文化交流而实现文化发展。并以此收束全文,流畅有力。当然,文章也有一二瑕疵。长句的运用,气势宏阔,逻辑严密,但也偶有生硬艰涩,不够流畅的情况。发展等级打在“深刻”。评分:19+19+20=582 号文评语:本文为论述类一等文。文章开头极富现场感、交流意识强。在表达心情、点明发言的题目、阐述分享会的意义和目的后,再以精彩的语言向与会者分享了自己在游学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文章中间部分分别结合对欧文、珍妮和西塞的采访以及自己的体验,进一步表达了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和思考。先是从自觉自发的角度,通过欧文与“我”对话的结构,论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