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 产业链系列之化学发光专题!(超级干货)有一则发生在上海的新闻:一位先生做肿瘤标志物检测,社区医院给出不正常的结果,二级医院给出正常的结果,后来社区医院联合一家三级医院用相同设备再做了一次检测。最终通过其他检查手段,比如 B 超、胃镜和病理等,确定他并没有太大的患癌风险。这个案例中也涉及到第三方检验机构—临检中心。从中可以看出,针对同一检测项目,对应厂家非常多,但他们之间的结果并不具有可比性,检测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对治疗的评估和监测。这就涉及到一个溯源性的问题。免疫这个细分市场有很多的特色,免疫检验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它成本较低,能协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初步筛查,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同时对目前国家提倡的早诊防控等也很有意义。跟随大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家医改在慢病防治方面的防控,IVD 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资源,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机构对 IVD 领域做出了大手笔的投资。下面我们将聚焦于中国发光免疫市场的前景和存在的挑战,以及投资者在此过程中应该如何客观看待:2013 年全球 IVD 市场达到 466 亿美元,5 年的复合增长率近 5%左右,中国已经超过 46 亿美元。在全球 IVD 领域发展比较萧条的情况下,中国 2013 年、2014 年在生化和免疫两个市场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也拉高了全球 IVD 的发展前景。外资企业也看到在华的潜力和机会。大家都关注上市公司有潜力的是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和 POCT 等领域,但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发展比较稳定的公司一定具有生化等传统及常规的业务。成熟市场免疫份额占 18%左右,生化已经降到了 15%。而我国前几年生化份额占百分之三十几,近年来其份额也在逐年下降。这是因为整个市场容量在高速增长,体现在免疫份额的增长,此外也包括包括分子诊断和POCT 领域的增长。2010 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全球对于中国诊断市场已经开始进行预测,预测高速发展的领域包括免疫诊断、分子生物和 POCT。当年市场总额为 30亿美元,预测 2017 年达到 50 亿美元,实际上 2014 年我国IVD 市场金额就已经超过 57 亿美元。中国诊断市场的潜力和飞速发展远超预期。在这个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就是免疫诊断市场。同时分子诊断和 POCT 也在预期中快速增长,但实话实说并没有突破性增长,这主要源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前年国家对于基因检测资质曾经叫停过,另外对于方法学的区分收费也使得 POCT 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放缓。但从去年年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