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理论•1.学习目标•①掌握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假设的内容、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②理解会计核算的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③熟悉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的含义;•④了解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以及会计计量的属性。9-2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理论•2.本章重点•①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假设;•②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含义及其具体运用;3.本章难点•①权责发生制的具体运用、配比原则的理解;•②会计计量属性的具体内容。9-3第一节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也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它是对会计核算核算所处的时空范围所作的合乎事理的推动,是人为地假设,因此称作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前提条件核算范围核算内容核算程序核算方法9-4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假设的定义•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所服务的特定的经济组织。•◆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A会计主体C会计主体B会计主体D会计主体9-5一、会计主体•(2)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会计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9-6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假设的定义•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破产和清算等特殊情况。9-7二、持续经营•确立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内容(资金正常运动期间发生的经济活动)。•◆是“会计分期”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等建立的基础。9-8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的定义•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资金运动)划分为相等的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9-9三、会计分期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等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9-10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的定义•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解决了会计核算的方法。••◆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9-11四、货币计量•确立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历史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等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9-12第二节会计核算原则•一、权责发生制•(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意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两种方法(处理基础)。•企业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款项收支期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出现不一致(见下图)。为保证相关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相互配比,就要研究按照什么样的方法确认收入和费用的问题。9-13(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意义例2:7月10日销售产品40000元,8月10日收款存入银行。•以上业务的发生都与企业收入和费用有关,采用不同的确认方法,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9-14(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或现金制。•1.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实收实付•在处理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交易或者事项时,凡实际收到了款项即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实际支出了款项即作为本期费用处理。而不问其是否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9-15(二)收付实现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到或支付为标准。假定在5月实际收到货款。全部计算为5月份的收入。3月实际付款。全部计算为3月份的费用,其他月份不再分摊费用★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到或支付为标准。假定在5月实际收到货款。全部计算为5月份的收入。3月实际付款。全部计算为3月份的费用,其他月份不再分摊费用9-16(二)收付实现制9-17(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1)不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只要款项已收入或支出,就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2)于会计期末根据账簿记录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