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认识的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认识的(1)病名的认识: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历史久远,对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公元前 475〜221 年战国时期,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征、病机特点及病情演变过程,将其归属于痹症之“骨痹”、“肾痹”、“妊痹”范畴,它又有“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的特点,如《黄帝内经}说:“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又说:“肾痹者,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意思是用臀部代替双足,不能行走,因脊柱弯曲或驼背后远看似头,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髋关节的畸形改变,说明脊柱强直不能屈伸而致坐起困难。近年来著名医学家焦树德又提出将强直性脊柱炎称之为“大偻”,偻指脊柱弯曲,大偻指病情沉重、脊柱弯曲、背俯的疾病。如《黄帝内经》中说“阴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就生大偻”,王冰著说“身体俯曲,不能直立,偻,脊柱弯曲”。(2)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痹证总的外因。其内因与禀赋不足,肾、督阳虚有关;外因感受寒湿或湿热之邪为主,或与外伤后淤血内阻督脉有关。由于素体虚弱,风寒湿热之外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蕴,着于筋骨,影响筋骨的营养淖泽,闭阻经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3)辨证论治:从辨证上多数医家认为,主要为肾虚寒证及风寒湿邪淤阻之证,总为本虚标实之证。根据证而论治,则以滋补肝肾、补肾强督、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在论治中因邪之不同,而分别佐以祛风、散寒、祛湿、清热化痰、祛瘀通络等法,根据这些总的论治原则,各医家根据经验拟出一些经验方剂,在治疗中也很有效果。当您到中医院就诊,给您诊断为“痹证”时,您一定不要奇怪,这就是中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不同称呼。强直性脊柱炎怎么样确诊的?或者说诊断标准是什么?1、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3个月以上。2、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3、化验检查:血沉多增块,类风湿多阴性,HLA-B27 多强阳性。4、X 线检查: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强直,骶髂关节蚕蚀样改变,部分韧带骨质破坏,方椎小关节间隙模糊;晚期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脊椎强直驼背,呈竹节样变。强直炎需与骶骼关节结核、骶骼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致密性骼骨炎、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骨髓炎、脊柱增生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类风湿关节炎等区别开来,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