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查房目录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查体脑梗塞的概述及分类脑梗塞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脑梗塞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出院宣教010302040501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查体简要病史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01030204现病史:患者:xxx,女,55岁,主诉:右侧肢体麻患者约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等,症状持续不缓解,于2021-06-08来院,以缺血性中风收入。本次发病以来,患者饮食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新冠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病病史等。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检:T36.0,P66℃次/分,R17次/分,BP130/67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未闻及杂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患者舌暗淡,苔薄白,脉弦滑。CT所见:,脑MR:1符合左侧丘脑急性期脑梗死MRI表现,清复查:2.符合脑内多发脑缺血灶MRI表现。诊断:中医诊断:缺血性中风,西医诊断:多发性脑梗死。02脑梗塞的概述脑梗塞的概述又称缺血型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AB死所致的脑软化,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占60%—90%概述:脑梗塞的分类脑栓塞脑血栓各种栓子(血流中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脑梗塞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03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此类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但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2:完全性起病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为完全性偏瘫,病情重,甚至出现昏迷。3:进展性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加重,可出现对侧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失语,严重者引起昏迷、死亡。4:缓慢进展型症状在起病2周后逐渐加重。脑栓塞的临床表现常见的临床表现: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意识障碍较轻且很快恢复。严重者可突起昏迷,可因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发生脑疝而死亡。脑梗塞的治疗调整血压高压氧舱治疗防止脑水肿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保护治疗早期溶栓CDEFAB早期溶栓:早期溶栓是指发病后6小时内采用溶栓治疗,使血管再通,常用溶栓药物主要有尿激酶: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药物,起到局部溶栓作用;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防止脑水肿当梗死范围大时可引起脑水肿,若病人意识障碍加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应行降低颅内压治疗,常用20%的甘露醇125~250ML快速滴注,并可联合使用激素,呋塞米等药物。高压氧舱治疗高压氧舱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作用:01提高血氧供应,促进侧枝循环形成;0203在高压氧状态下正常脑血管收缩,增加病变部位脑血液供应;脑组织有氧代谢增强,能量产生增多,为神经组织的再生和能恢复提物质基础。04脑梗塞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护理诊断P1护理措施I1效果评价O1单侧感觉障碍—与单侧肢体无力,平衡能力降低有关1:心理护理,提供有关疾病治疗、预防、预后的可靠消息,关心尊重病人,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克服悲观情绪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2:生活护理,将生活用品置于随手可及处便于取用,指导病人学会早晚用病人能按计划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日常活动能力逐步增强。护理诊断P1护理措施I1效果评价O1单侧感觉障碍—与单侧肢体无力,平衡能力降低有关温水全身擦拭,促进患肢血液循环;3:用药护理,严格掌握使用溶栓抗凝药物的剂量,观察皮肤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同时严密监测血压变化;4:康复护理,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病人能按计划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日常活动能力逐步增强。护理诊断P1护理措施I1效果评价O1单侧感觉障碍—与单侧肢体无力,平衡能力降低有关康复训练计划,告知病人保持床上椅子上的正确体位摆放及正常运动模式的重要性,指导病人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主动运动。鼓励病人每天数次十指交叉握手的自我运动,并辅以理疗按摩,促进肢力恢复病人能按计划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日常活动能力逐步增强。护理诊断P2护理措施I2效果评价O2有受伤的危险—与突发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