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LOGO脑梗死神经内科护理查房护理查房脑血管疾病(CVD)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脑梗死(CI)发病率为110/10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2内容介绍疾病介绍病例汇报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出院指导3疾病介绍1概念脑梗死(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而未得到及时﹑充分的侧支循环供血,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现象所致。4疾病介绍-常见病因5疾病介绍—其他病因脑动脉炎胶原系统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等。6疾病介绍-发病机制在颅内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如存在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升高、血管痉挛等因素,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造成管腔的狭窄,最终引起动脉完全闭塞。7疾病介绍-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脑梗死{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椎动脉血栓形成基底动脉血栓形成8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对侧面部轻瘫。特征性症状:1.眼动脉交叉瘫和Horner征交叉瘫2.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9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常见症状:眩晕、平衡障碍,大多不伴耳鸣(脑干前庭系统缺血),少数伴耳鸣(内听动脉缺血使内耳受累)。特征性症状:1.跌倒发作,2.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3.双眼视力障碍。10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CT急性脑梗死通常在起病24~48小时后可见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低密度病变区,并能发现周围水肿区,以及有无合并出血和脑疝。11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磁共振(MRI)可于早期发现大面积脑梗死,特别是脑干和小脑的病灶,以及腔隙梗死。近年开发的弥散和灌注磁共振成像可发现超早期病灶。12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脑脊液通常应在CT或MRI检查后才考虑是否进行腰椎穿刺。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慎做腰椎穿刺。一般脑梗死,脑脊液检查大多正常,但出血性梗死可含血液。1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其他TCD、MRA对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有诊断意义。心电图、TCD频谱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等检查有助于查明栓子来源。14护理查房一、主诉:左侧肢体无力7+小时,加重1+小时。二、现病史:静息状态下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行走不稳,抬举费力,无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无发热,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三、既往史:高血压病18年,糖尿病史17年。病例报告:患者韩建军,男性,52岁,农民。15护理查房辅助检查查体T36P60℃次/分R20次/分BP225/108mmHg,轮椅推入病房,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左上肢肌力:近端Ⅱ+级,远端Ⅲ级,左手握力0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四肢肌张力正常。随机血糖:16.2mmol/l空腹血糖:13.99mmol/l糖化血红蛋白:13.7%同型半胱氨酸22.4mmol/l头颅CT示:未见异常头颅MRI:右侧侧脑室旁急性脑梗塞,双侧基底节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16入院诊断:脑梗死(右侧基底节)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入院后治疗: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脱水降颅压、减轻脑细胞水肿、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环、保护胃肠粘膜对症支持治疗。17主要护理问题P1: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目标:病人住院期间能自己下床活动。措施:1).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2).每天全身温水擦拭1-2次,促进肢体血液循环。3).协助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关节和骨隆突处。4).为病人做患肢的被动运动。5).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入厕、沐浴和穿脱衣服等,增进舒适感和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效果评价:目标达到。18主要护理问题P2:有受伤的危险: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目标:病人住院期间安全,没有坠床、撞伤发生。措施:1.床铺有保护性床栏。2.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3.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应置于床头病人伸手可及处。效果评价:目标达到。19主要护理问题P3:焦虑:与担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