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冬病夏治”三伏灸

“冬病夏治”三伏灸_第1页
1/6
“冬病夏治”三伏灸_第2页
2/6
“冬病夏治”三伏灸_第3页
3/6
“冬病夏治”三伏灸“冬病夏治”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何谓“冬病”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阳气不足,是“冬病”的最基本病机原理冬天所发之病,大都是寒性的。寒邪侵袭在于人体阳气的不足。寒则热之,是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扶助人体阳气,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当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对人体阳气给予激发,对于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治疗一些难治的疾病减少发病率和减轻发病症状是有帮助的。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冬天容易反复发作的难治的一些疾病在夏天三伏天进行一些中医的内治与外治配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原理就是激发人体阳气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不是直接作用于疾病,而是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适应症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一是过敏性、肺系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一类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操作规范。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一般比例范围是:白芥子占比最大,约为 35—40%,细辛次之,约为 15-25%,其他的延胡索约占 10—30%,甘遂 10-20%。2.药材炮制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3.药物制备将药物烘干,粉碎,过 80~120 目筛,备用。姜汁的浓度在 50%~100%之间适当调整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 10 克:10 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4.贴敷方法贴敷部位用 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 1 厘米,高度 0.5 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 5 厘米 X5 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家庭可以用干净的白布涂药贴在穴位上,然后胶布固定 5.贴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冬病夏治”三伏灸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