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途径略探“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高屋建瓴,一语道出少年之于国家建设的责重如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塑造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自然得从娃娃抓起。抓好中小学阶段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教育战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小学生的公民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着一利一弊两个基础条件。利,指小学生天性善良、正直、纯洁,犹如一张等待着色的白纸,可塑性强,可以用心造就精美的画;弊,指,当下学生,多是倍受家庭宠爱的独生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是相当突出的,这就给社会责任感教育带来一定阻力,同时,更显教育的必要性。那么,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有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呢?与其它方面的学校教育一样,必得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对小学生进行公民社会责任感教育,首先就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的放矢。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第一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如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团队精神、诚信做人等,这是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基础。要特别重视学生道德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培养。社会责任的承担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被动的责任,更是一种内化了的情感,是一个人人格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感在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和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时候,教育工作者习惯于狭义地从道德的视角来认知和解读人的责任感,认为只能在学生道德教育的层面上进行责任感的教育,这是极其片面的。要把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目标具体化,和少年儿童学习、家庭、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社会责任感在内容分为四层结构,第一层是针对个体自身的自我责任感,第二层是针对自我之外的他人(如父母、同学、老师)的他人社会责任感;第三层是针对集体(如家庭、班级)的集体社会责任感,第四层是针对整个社会(如社会环境、社会资源)的整体社会责任感。具体目标模式:学段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小学低段热爱生命、自理自尊、诚信、惜时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幼小爱家庭、爱集体爱国家、爱民族、爱家乡、保护环境小学中高段自力、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