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单元设计一、单元教学课题: 长度单位二、单元知识结构: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四、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长度(限整厘米)。五、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 1 米=100 厘米。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4、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六、单元教学难点:1、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七、单元教法设计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八、教具学具准备:直尺,米尺,三角板九、单元课时安排: 约 6 课时十、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第二课时: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第三课时: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第四课时:1、初步认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