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课堂:助力小学语文阅读课精准教学一、摘 要本案例描述了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师精确地掌握学生的学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但在传统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存在滞后性、片面性,往往是模糊的,经验化的。借助互动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把握学情,从而不断对课堂教学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课前,可以通过学情检测,精准地把握教学定位;在课中,可以通过互动交流,精准地把握教学目标的落实;在课后,可以通过拓展作业,精准地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二、背景描述《守株待兔》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摘自《韩非子·五蠹》,讲述了一个孩子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宋国一农夫,守着田里的一个树桩,希望能再得到撞上树桩而死的兔子。故事说明不愿付出努力,想侥幸获得意外成功是行不通。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39 个字,就把一个故事及议论写得清清楚楚。它与“阅读链接”的《南辕北辙》一起,既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寓言提供了范本,又为“快乐读书吧”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做了铺垫。课后练习“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是三上“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的朗读目标提高,即学生需要在了解文言文的语言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基础上,在借助注释、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停顿,从而把课文读通顺。课后的后两个练习题,指出了三下学习寓言的两个目标:( 1)读懂故事内容,即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2)通过具体问题的回答,检测对寓意的感悟理解,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避免要学生高度概括寓意的要求。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宋”等 4 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守”等 9 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通过借助注释、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能说说课文内容,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感悟这个寓言的寓意。4.阅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能知道坐车人犯的是什么错误,与同学交流。重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2、3。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3、4。教学准备:教师:“宋”等 4 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 PPT。学生:每人一套“宋”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