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二节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材”: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不仅相互资生、相互制约,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索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曲,亦屈;直,伸也。树木主干向上挺直,枝条曲折外展具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为木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火具有温热、向上、光明的特性具有温热、升腾、光明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为火土的特性土爰稼穑:稼,春种;穑,秋收。土有播种和收获庄稼、生长万物的作用。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为土金的特性金曰从革:从,由来;革,改革金有肃杀、收敛、潜降的特性具有肃杀、沉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为金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为水(二)五行归类和推演1.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类似,则归属于木(二)五行归类和推演2.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如(下页)推演络绎法如:木(五季)春——草木萌芽,生气蓬勃(五气)风——春季多风(五脏)肝——喜条达、舒畅(六腑)胆——与肝相表里(五官)目——肝开窍于目(五体)筋——肝病多有目病、痉挛(五志)怒——大怒伤肝(五色)青——肝病出现青色(三)、五行的生克乘侮1.五行的生克制化(1)五行相生:互相资生、助长、促进相生次序:木→火→土→金→水(→木)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如:木火为母子关系木火土金水(2)五行相克:相互制约、克制、抑制相克次序:木→土→水→火→金(→木)“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如:火克金,金克木,火为金所不胜,木为金之所胜木火土金水(3)五行制化制:制约、克制。化:化生、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是生克关系的相互结合。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克土火生土,土生金,而火克金土生金,金生水,而土克水金生水,水生木,而金克木水生木,木生火,而水克火2.五行的相乘相侮(1)五行相乘乘:乘虚侵袭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相乘次序:木→土→水→火→金(→木)顺序同克相乘原因:太过、不及.太过所致相乘:如木太过,木旺乘土.不及所致相乘:如土太虚,土虚木乘火土金水木(2)五行相侮侮:欺侮,恃强凌弱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相侮次序:木→金→火→水→土(→木)顺序反克相侮原因:太过、不及.太过所致相侮:如水太过,水反侮土.不及所致相侮:如土太虚,土虚水侮木火土金水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主要区别:.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过度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反向克制。二者联系: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均可由“太过”“不及”引起,且相乘与相侮可同时发生。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图:水气有余正常情况:土克水水克火图:水气不足正常情况:土克水水克火图:五行相乘与相侮的联系正常情况:金克木木克土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一)归属人体组织结构(二)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肝(木):喜条达恶抑郁,疏泄气血、调畅情志心(火):心阳温煦,主血脉,恒定体温,主神明,为脏腑之主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