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安排了 8 个例题:例 1(统一长度单位);例 2、例 3 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 4、例 5 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 6、例 7 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 8(估测、解决问题)。1.统一长度单位。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 庹、1 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认识厘米。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厘米,再让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让每个学生都清楚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 1 厘米的直观表象。(2)用厘米量。注意指导学生具体量的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3.认识米,用米量。(1)认识米。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 1 米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 1 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道 1 米=100 厘米。(2)用米量。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黑板、教室门等建立米的长度概念。4.认识线段。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用语的科学性。不能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让学生体会到:线段是直的。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画法的指导:注意从尺的“ 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5.解决问题。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估测,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观察,亲身体会1 庹、1 拃、1 个脚长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使学生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