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行为”指导“教学设计”学习行为是决定教学是否有效的最为直接的控制变量,教师的教导行为要通过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来影响学习的结果与效率。学生学习行为研究属于教学行为研究的一部分。我国早期的教学设计研究多着眼于教学系统本身的改进,重点设计“如何教”,很少将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以致与学生“学会学习”相脱节;教师多从钻研教材、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思考。在“备学情”的时候,也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处于某一抽象的群体来考虑,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上,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来研究学生。笔者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应该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中心。所有的教学环节应该围绕学生而定,教材只是例子,是学生用以掌握知识的媒介。教师在加强对学习需要、学习者特征、学习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设计的同时,应把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专门考量与设计纳入教学设计的范畴之内。教学设计的重心应转向为学习者主动建构提供支持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使学习者成为学习的焦点,使学习者对学习更有责任感和主动性,鼓励学习者选择多种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提倡设计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伙伴,而教师的角色也应从“讲坛上的圣人”转变为“旁边的指导者”。应加强对学习需要、学习者特征、学习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设计的同时,对学习者学习行为进行专门的考量。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科特征,充分发挥课本课文的作用,设计不同类型的课。一、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好比导游带着旅游团去一处风景点欣赏游玩。导游要对景物提供一些解说,交代旅游者不清楚的景物产生背景,与之相关的传说等等,但是游览并不能止于导游的解说,而且导游的解说也不是风景的全部甚至不是景物的主要部分。游览的主体部分应该是旅游者自己对风景的欣赏,即导游不能替代游客。同理,教师对文本的相关知识介绍是必要的,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切口也是需要的,但是对文本的鉴赏和分析主要还在于学生自身。每个人的阅读收获深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创造的。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格情趣深浅成正比例,深入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阅读文字也是这样,“每人所能领略到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而性格、情趣和经验是彼此不同的,所以无论是欣赏风景或是读诗,各人在对象中取得多少,就看他在自我中能够付与多少,无所付与便不能有所取得。”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