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第二节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第三节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一、了解心理健康对于心理健康,历来有许多看法从不同的侧面来描述怎样才是心理健康。我们的看法是,心理健康是建立在生理健康基础上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应将心理健康纳入到总体健康的定义中去。(一)健康的含义较确切的健康概念,是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所提出的:“健康是指保持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二)心理健康的定义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中职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中职生应具有与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根据我国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特征,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1.健全的意志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标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在行动的顽强性、果断性、自觉性和自制力等方面,意志健全者都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2.健康的情绪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这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情绪在心理变化的外显成分中起着核心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3.完整的人格人格,在心理学上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4.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中职生是在与现实环境,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5.良好的适应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6.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中职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中职生也同样离不开与人打交道。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中职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二、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心理健康一方面是指人心理的表现状态、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是指为改善人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发展水平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人是什么样子、达到什么标准才能称得上心理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误区一:自己心理没毛病,无须考虑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是人们的共同需求,并不仅仅是某些人的问题。诚然,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人因心理问题,正常生活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如社交恐怖症、焦虑症、精神病等),心理健康需要更为迫切,但这只是低层次的心理健康情绪。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心理健康作为一种活动,它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一些人克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而是帮助人们培养和维护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社会活动能力,使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创造活动中保持身心健康,处于完满康宁状态。误区之二:心理健康就是追求完美,正常人难以做到。关于心理健康,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标准,有些人对照检查,发现自己很多方面达不到要求,从而认为心理健康高不可攀,对心理健康失去信心,这种完美化倾向也是不足取的。其实,心理健康所描述的只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心理表现状态或发展水平,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而且,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是与时俱进、因地而异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应有不同的心理健康尺度。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误区之三:社会对自己太不公平,没理由乐观。乐观、积极...